导入数据...
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 四川师范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
[四川师范大学离退休教职工管理处]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0年4月8日
  查看:1359
  来源:

2020年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学校的改革发展年、制度建设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和六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践行“24356”办学思想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改革发展、制度建设为核心,完善内部治理,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办学活力,全面加快事业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本年度学校工作重点: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

2.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校园保卫战。

3.切实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助力普格县如期脱贫摘帽,助力理塘县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对西昌民族幼专的结对帮扶工作。

4.开好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动员团结全校共产党员及师生员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5.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完善制度,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实现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监督、依法治校的大学治理结构。

6.全力迎接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做好新一轮博士点增列的准备工作。加快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创建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进一步彰显教师教育特色。

7.积极推进省部共建和校地合作,做好校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本年度学校工作要点:

一、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积极筹备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客观总结学校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科学谋划今后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选举新一届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2.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各学院(单位)党委(党总支)换届工作。创新开展组织生活,深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支部书记和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持续抓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工作。持续巩固和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

3.持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省委及学校党委行政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开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营造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强化对二级党组织和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主动发现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强化提醒教育。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工作,强化对后勤、基建、采购、科研经费使用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和查处,加大追责问责力度,进一步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探索建立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实干有为的干部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持续推进周介铭案“以案促改”工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宣传教育,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加大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先进典型教育、警示教育力度,加强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

4.启动校内巡察工作。制定学校《巡察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编制《巡察工作规划(2020—2023年)》《巡察工作手册》。建立健全巡察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学校巡察监督,开展2-3轮校内巡察。

5.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中层副职竞争上岗选聘工作,完成中层干部换届调整工作,把德才兼备、人岗相适、群众公认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开展全校科级干部集中调整工作,优化机构设置,明确功能职责,全面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分批分层次开展干部高水平教育,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修订学校中层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

6.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三全育人”,完善“十大育人体系”。加强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出台《辅导员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辅导员管理办法(试行)》等,建立完善辅导员队伍激励和退出机制。组建一批优秀辅导员工作室、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工作研究团队。开展辅导员职前教育培训、理论知识测试和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强化网络育人,推进学工新媒体建设。完善学生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学生工作第三方评估,实现分类教育培养。推进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提升学生干部队伍培养质量。加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出台学校《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筹建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

7.加强意识形态与宣传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方向,全面摸清意识形态阵地情况,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落实落细,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制定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案,以“提升档次、增强美感”为主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昂扬向上、蓬勃发展、以文化人、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新媒体融合建设,传播师大声音、讲好师大故事。

8.汇聚事业发展各方力量。召开第六次工会会员代表、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第七次团代会、第九次学代会。加强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工作,团结带领各党派、团体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履职能力建设。建设老专家、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室,筹建老专家、老干部志愿服务队,更好地关心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

9.维护校园和谐安全稳定。健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定期研判制度,完善外事安全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校园政治安全保卫工作;健全“警校共育”机制,推进联防联控工作;加强“智慧消防建设”,创建“平安校园”;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利用新媒体,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实现安全教育全覆盖。

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三心四能五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10.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召开全校性的本科教学工作大会。深入推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推动新文科、新工科建设。根据“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标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大力开展一流课程建设,积极探索课程分类评价,建设“顶点”课程10门左右,探索高水平课程标准和考核实施办法。

11.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力推行信息化教学、翻转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推进课程过程考核,遴选50门左右课程实施非标准化考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挑战度。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建设20门高质量通识教育课程。坚持学生中心,探索实行荣誉学位制度。加强教学基层学术组织建设,高质量开展教研活动。开展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评审工作。加强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12.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加强研究生教学的过程管理,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毕业审核办法》,出台《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资助办法》等。大力培育专业学位案例,建设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强化学位论文质量内控与监督体系建设,加强研究生论文开题、检测、预答辩、盲审、答辩及授位工作环节管理。修订《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做好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加强对研究生优秀论文培育基金项目的管理,提高优秀论文及核心权威期刊的产出发表率。不断拓展研究生社会实践领域,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13.持续提高本科生、研究生生源质量。进一步探索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和高考综合改革实际,推进大类招生模式,不断提高师范类专业招生计划占比,适时减少或暂停招收生源较差、市场需求不大、就业率不高的非师范和艺术体育类专业。创新招生宣传模式,充分发挥知名专家教授在招生宣传中的主导作用。加快招生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更新招生工作系统。优化研究生考试选拔方式,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导向,完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管理办法(试行)》。不断提升研究生招生的“优生率”。

14.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积极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实践、孵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建设,举办“秋实之约”大学生创新创业种植活动、“我要开超市”大学生创业实践团队招募赛。以成渝经济圈为重点,努力拓展省内外就业市场,引进高质量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优化就业指导教育和就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特别是高显示度的比例。精准指导和帮扶就业困难群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15.狠抓学风建设。扎实推进“十个一”教育实施方案,办好系列讲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积极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对接第一课堂,提升学生社团的学习性、学术性、实践性。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加大对学生考研、学科竞赛等的激励、指导和支持力度,确保2020年研究生考取率稳步增长,报考率超过50%。

16.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制定并启动学生劳动教育实施计划,抓好“秋实农场”项目,以劳育人、以劳化人,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受到教育、在劳动成果中获得幸福。加强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提高学生资助精准度,实施发展性资助,加强资助育人工作。推进美育教育,凝练工作特色,组织好学校第十五届“尚美杯”大学生艺术节,筹建学生美育教育研究机构。

三、坚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着力彰显学科建设水平

17.做好总体规划和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做好“十三五”规划总结工作,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省部共建,创建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做好校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18.力争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入探索“定特色、定方向、定团队、定平台、定责任、定考核”学科建设工作新机制。全力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确保3+1,力争6+1个学科成功晋级,为下一轮博士点申报奠定坚实基础。

19.加快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加强专业动态调整和结构优化,切实加强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和新一轮申报工作,确保新增4-6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20.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继续做好各级各类纵向项目的申报规划组织工作,重点着力于国家级项目的组织申报,力争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突破。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基金项目立项总数达到70项。

21.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科研成果转化的申报管理工作,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攻关。组织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研究专项行动,提交调研与对策建议的咨询报告,组织课题申报,做好调研报告汇编等。加大对横向项目的支持力度,争取全年横向项目到校经费达到5000万元,科研总经费达到1个亿。

22.加大科研平台和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平台和团队管理系统,培育和申报省级以上平台和团队。加强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四川文化教育发展多学科的研究基地、地方资政服务的智库、人文教育交流合作的平台、文化教育高级专业人才培养高地。继续办好文科、理科学报,进一步提升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文科学报着力凸显我校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教师教育学科特色。加快筹建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研究院,彰显学校艺术学科的优势和特色。

23.大力繁荣学术文化。做好学术讲座的支持工作,组织好“诺奖在川师”“川师名校讲堂”“嘤鸣”学术沙龙等高端讲座,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

24.强化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和优势。做好师范生教育的发展计划、实施指导及管理服务工作。修订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学科教学硕士及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硕士研究生培养统筹指导、师范类专业建设及师范类专业认证相关工作。做优做强教育学学科群,进一步彰显我校教师教育特色。

25.加快完善各类学术组织制度。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完成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修订科研奖励办法,修订权威学术期刊目录。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26.加强明师德正师风铸师魂工作。建立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思想铸魂,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坚持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作用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突出典型树德,持续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严格招聘引进,严格考核评价,严格师德督导,严格违规惩处

27.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紧密围绕申博学科建设需要和“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内培外引力度。成立人才工作委员会和人才引进专家委员会。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工程选拔培养办法,加强高层次专家队伍建设。

28.大力实施强师能计划。调整教师进修学习政策,加大对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进修学习的支持力度,做好年度教师团队访学计划。以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方法、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和教师轮训。修订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办法,做好第三轮专业技术岗位考核和聘任工作。

29.完善职称评审办法。进一步优化评审条件评审程序,制订更加系统完备的职称评审方案,在系统总结、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健全职称评审直接认定制度。

五、深入推进校地合作战略,着力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30.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和结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人才、科技优势,聚焦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助力普格县如期脱贫摘帽,助力理塘县巩固脱贫成果。稳步推进对西昌民族幼专、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的结对帮扶工作。

31.不断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立足成都,积极推动与成都市各区的深度融合,强化与学校所在地——锦江区和龙泉驿区的全面合作。积极推进与青白江区的战略合作并将项目落地落细,力争突破办学资源瓶颈,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大力拓展同央企、国企、优质民企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渠道。以所建立的乡村振兴学院为平台,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具体项目的落实落地,继续推进与巴中市恩阳区等地合作项目的开展。加大与高水平大学、国家示范中小学、幼儿园等的合作,推进校校深度融合发展。

32.办好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遵循“强化管理、提升质量、转型发展、建树品牌”的办学思路,理顺管理体制,加强资源统筹和政策配套,强化质量监管,规范站点设置,激活校内学院及合作单位的办学活力。努力开拓“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培训工作,做好国培计划及各类培训工作,抓好干部培训和师资培训工作,打造具有四川师大特色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品牌,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33.提升校友工作和教育基金会水平。积极推进四川师范大学校友会的登记注册工作,健全校友工作体制机制。搭建校友电子信息卡APP数据平台,建立杰出校友数据库。筹建云南、新疆等校友分会,推动各校友分会的工作,激发校友分会活力。加强同校友企业的合作,开展校友专场招聘会,邀请校友企业返校举办创新创业论坛、入驻学校科技园。加强教育基金会工作,增强基金会筹资能力,积极探索社会捐赠渠道,大力吸纳办学资源。

六、大力推进国际合作战略,开创国际化办学新征程

34.加强教育国际交流。构建“1234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新体系”,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加强与海外院校、海外组织以及国家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优化与境外高校的学生交流学习平台、教师互访进修平台、校级联合科研平台和校级联合办学平台。

35.实施三大计划。实施走出去计划,积极推进院海外交流计划、青年教师访学计划和学子海外交流计划。实施引智计划,加强专业化外籍教师的引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内升计划,进一步健全国际交流合作体制,提升国际交流频率,扩大对外交流影响力。建设和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立校长奖学金,不断扩大国际留学生规模。

36.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社情民情,举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青年论坛、友城大学联盟高峰会议,以国际化视野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以发展“SKY大学国际联盟为抓手,发挥好成都世宗学堂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高学校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办学水平。

七、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华文明

37.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建好做实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做好巴蜀文化研究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招生工作以及“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新文科实验班”开班授课工作,成立中华传统文化学生社团联盟。推进书法学院揭牌、运行,组织好书法本科、艺术硕士的招生和教学工作。

38.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建好四川历史文化名人研究基地,推进巴蜀文化阐发重点项目工程与伦理学研究高端平台的建设,推动巴文化民间歌谣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研究,开展巴蜀民间濒危文献、历代康区行纪类编的收集整理研究,出版学术集刊《国学》《语言历史论丛》各2集和《四川方言资源集》《哲学探索》。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暨第十七届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

39.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走向社会。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继续做好“每日课前经典诵读”“二十四节气经典诵读”等文化品牌活动,举办中华文化大讲堂。多途径弘扬传统文化,定期开展中华文化宣讲队进社区活动,举办全国名家书法作品展、“启功书画展”等。筹建“四川民歌博物馆”“四川方言与民俗博物馆”。

八、深入实施内部治理战略,为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40.加强建章立制。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完善《四川师范大学章程》配套制度建设,系统梳理学校现有规章制度,废止不合时宜和脱离实际的文件,修订学校《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专题会议制度》《碰头会议制度》《党政领导班子会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41.健全各类工作专委会、评审委员会,充分发挥各类议事决策咨询机构的作用。

42.完善法律审查制度。加强对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重要议题、学校规范性文件等的法律审查。对于学校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法律顾问提前介入,开展法律风险评估。优化合同审签程序,加强分类指导和管理。

43.加强法治培训。推行常委会会前学法,开展职能部门负责人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各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依法治校水平。

44.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科学划分各职能部门职责,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使学院成为真正的办学主体。建立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激发基层学术组织的办学活力、激发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健全校院两级分配模式,改革现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加强对各二级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监督和指导,逐步推行教工收入与学校办学效益、个人业绩贡献关联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好部分学院和部分职能部门的试点和经验总结工作。进一步完善干部培训学院、教师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单位绩效与学校纯收入挂钩的管理办法。

45.统筹优化各类考核体系。完善目标任务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对二级单位年度目标任务的分类指导和管理,优化年度考核程序、考核方式和考核评价。加强对中层干部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二级单位目标考核、职工岗位考核等各级各类考核的统筹协调。

九、加强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推进师生精神家园建设

46.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坚持“提质增效、以收定支”原则,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严格预算执行进度。强化经费收支管理,逐步实施收支统筹管理。落实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和成本核算的要求,完善会计核算制度。推进智慧财务建设,优化财务工作流程,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深化财务秘书和联络员制度,实施财务巡回答疑和专业咨询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推动内控制度“用起来、见成效”。重点做好财务收支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建维修工程审计,探索推进内控评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等现代审计,推行审计全覆盖,注重审计成果综合运用,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整体效能。

47.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及招标采购实施工作改革,形成健全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行长效机制,确保学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资产管理系统数据信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工作。建设规范、高效、阳光的招标采购管理信息平台,实行招标采购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公用房屋空间布局,健全公有房屋使用科学管理机制,完善可视化公用房管理系统功能。推进草堂校区整体处置工作。探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办学合作方退出后投资收益结算问题新模式,解决资金结算问题。

48.加大实验室开放利用力度。做好实验室主任换届,实验队伍定编、定岗,实验队伍培养培训等工作。以保障师范专业认证、本科教育教学运行、高水平科学研究需求等为核心,组织实施基本项目建设。完善制度建设、推动机制更新,促进教学实验项目建设的科学化和效益最大化。推动教学实验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实验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制定并推行教学实验资源管理的考核评估办法和评估体系。

49.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做好“教师一张表”“学生一张表”,建设“三大平台”。构建校内公共数据信息平台,完成学校主要领域的数据治理工作,提高全校公共数据质量;建设“一站式”移动信息化服务平台、完成学校统一的移动APP应用建设,实现“一站式”校内移动信息化服务;搭建网络安全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云数据中心运维保障能力。提升各职能部门办公信息化水平,优化办事流程。建设跨校区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校园“一卡通”。

50.加强图书文献资源管理。拓宽文献资源收集渠道,进一步丰富馆藏文献资源。定期编撰学科分析报告,服务学科建设,定期编撰科研分析报告,服务科研管理,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开展民国文献整理、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古籍保护制度。开展全民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加强“古籍书库”和“师大文库”建设,营造“书香川师”氛围。

51.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狮改龙优”规划建设,全年规划及设计项目5个,计划投资约3.2亿元。实施狮子山校区第一、第二教学楼加固改造,综合管网改造项目,完成成龙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报规工作,推进成龙校区第二教学楼项目概算调整等。做好狮子山校区补办环境评估监测验收工作。加快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练习场馆维修改造。加强狮子山校区老图书馆等老旧建筑的保护。

52.加强后勤服务保障。继续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后勤管理服务保障职能,落实“提质、增效”总要求,调整后勤内设机构,完善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后勤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安全生产优化后勤服务保障经费预算,规范经费使用。

53.推动校属企业更好服务师生。按照《四川省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方案》要求,筹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规范校属企业运营管理。做好“校园经济”,运营好校友之家。立足三城三都,做好文创产业发展,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做好大学生SYB创业培训,积极开发校名文创产品。科学规划基础教育项目布局,重点推进两自一包合作办学项目。筹建基础教育研究院,提升附校(园)办学质量水平。积极申办盘配书资质(图书资质)。

54.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继续推进狮子山校区电梯公寓78户分户产权证办理工作;每周四实行“无会日”;优化跨校区文件传递模式;分步取消燃气锅炉,逐步改变二次供水方式;推进垃圾分类;扩大“云餐厅”;升级校园物业服务优化师生生活、活动空间;加强校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做好教职工工作餐,美化用餐环境;改善教师午休室和课间休息室条件进一步加强教职员工精神家园的建设力度。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